12月8日,2020華為手機杯圍棋甲級聯(lián)賽在成都武侯進行第11輪的比拼,西藏阜康隊對陣上海清一隊。十輪戰(zhàn)罷,西藏阜康隊以2:2主將勝江西金
【概要】:為了讓拉薩市三縣養(yǎng)老福利院的五保老人們擁有一個幸福、健康的晚年生活,應(yīng)拉薩市民政局邀請,西藏阜康醫(yī)院義診醫(yī)療隊于4月3
西藏創(chuàng)辦大型綜合性醫(yī)院:西藏阜康醫(yī)院、專業(yè)的婦產(chǎn)兒童醫(yī)院、獨立的健康體檢中心、專業(yè)的心腦血管醫(yī)院、自治區(qū)人類輔助生殖中心、藥品批發(fā)。
小漁出生在川西的一個小鎮(zhèn),19歲以前從來沒有離開過。鎮(zhèn)上有許多巷子,多以姓氏開頭,劉家巷、肖家巷、唐家巷,小漁的外公外婆就住在劉家巷11附2號。一米多寬的土路正中鋪著長條形的大石板,路邊星星點點的雜草野花。那時候,小漁放學回家,一走到巷子口,就習慣性地踢踢路邊的野草,扯一根長莖在手上搖晃著,一路大聲喊著“婆婆”向巷子中間那個拱門走去,整個院子都知道那個活潑的小學生回來了。一遇到下雨,土路很快翻起泥濘,路過的人只能在石板上騰挪跳躍,這時,小漁總是把褲腿挽過膝蓋,小心翼翼避開石板松動濺起的泥水。
這種巷子里的大雜院,既不像典型的四合院,也并不是亂如蜘蛛網(wǎng)。相反,走進院子中間的拱門,分為左右對稱的兩邊,都是一排整齊的紅磚平房,那是每一戶的臥室,房外窄窄的水泥長廊是唯一的通道,隔著一個露天的小天井,對面又是一排整齊的小青瓦平房,通常是每戶的廚房和一間兼具飯廳、起居室和客房功能的小房間。那個年月,生活是真的貧瘠,大雜院里的四季卻格外的分明。春天的花盆里,杜鵑粉嫩、石榴火紅,小漁惦記的卻不過是媽媽在田埂上多采些棉花草,揉碎了摻在糯米粉里,做成棉花草饃饃,用油一煎滋滋作響,咬下去有淡淡的草香。夏天雨水多,小漁最喜歡搬張竹椅坐在水泥廊下看屋檐垂下的雨水,像穿成串的珠簾,用手橫劈過去,水花亂飛。裁一張舊報紙,疊幾個小紙船,放在廊下的排水溝里,用細木棍在后面劃趕著向拱門口的涵洞漂去。秋天外公精心培育的菊花開了,白的黃的紅的,外公喜歡拉著小漁去看天井中間那兩株龍爪菊,金黃燦爛的花瓣帶著小鉤子向花心聚攏,仿佛握著一個珍寶。小漁趁外公不注意,總愛在旁邊的小花盆里偷偷扯下幾朵秋海棠,惡作劇似的把花瓣一片片地剝開,其實就想看看里面到底包著什么。當然,每次都毫無發(fā)現(xiàn)。冬天里最大的節(jié)目就是準備過年,臥室外的門框上貼著外公自己寫的對聯(lián),天井的鐵絲上掛著臘肉、臘腸和臘豬肝,小漁跟著外婆在竹竿上綁幾圈報紙,仔細劃過檐角廊下,外婆說這叫“掃陽春”,小漁不太懂,但她喜歡這種尋找蜘蛛網(wǎng)的娛樂。
那個時候,院子東邊的第一戶是賣腌鹵的,拱門口曬滿了鵝毛鴨毛,路過的時候有一股難聞的惡臭。每天下午,是鹵鵝鹵鴨子起鍋的時刻。小漁即使坐在附2號的屋子里,也能遠遠地聞到空氣中飄散的誘人的鹵水香味。她常常在心里不斷祈禱,要是能買一個吃就好了。幾十次里面倒真有幾次祈禱成功!外婆會掏出一張兩元的紙票,溫和地遞給小漁:“去吧,挑一只鴨翅膀。”小漁飛一般地跑向東邊,用眼睛在裝滿鴨翅膀的大簸箕來回掃視、反復比較,最后才怯生生地用手指向一處。其實鴨翅膀是否真有那么美味,早已無從考究。只是不管時間過去多少年,不管長大之后吃過多少鹵味,小漁永遠固執(zhí)地記得那些個飛奔而去的下午,那幾只無可替代的鴨翅膀。
外公外婆走了之后,劉家巷從小漁的生活中漸漸走遠,變成了記憶里一個遙遠的坐標。這個夏天,小漁帶著女兒圓圓又回到了這里。仍然是那條石板路,旁邊磚墻上隱約的粉筆、墨筆涂鴉似乎還有小時候沒擦掉的樣子,連院墻上的紗窗似乎都還是外婆在時的那一副顏色。拱門口的鵝毛鴨毛已經(jīng)消失不見,墻角依稀還有當年晾曬留下的印痕。過去的露天小天井幾乎都被加蓋成了房子,只有外婆家的天井還是舊日的模樣。外公用殘磚砌的小花臺還在,從臥室窗戶拉到廚房外晾曬用的鐵絲還在,無人照看后亂生的花草也還在。廚房的小青瓦屋頂被經(jīng)年的雨水沖塌了一處,露出光禿禿的一塊青天。柴火的爐灶、暗紅的水缸,放碗的立柜、吃飯的方桌,連放洗手盆的三角木架子和旁邊堆著的蜂窩煤都還是小時候的樣子,仿佛一抬眼就能看見外婆用火鉗在爐子上換著蜂窩煤,外公站在三角架前用香皂洗著臉,桌子上的收音機咿呀咿呀唱著川劇。
小漁帶著圓圓穿過這小小的兩間半屋子,給女兒講五斗柜上外公的點心盒子,電視柜抽屜暗格里自己堆寶塔玩兒的各式硬幣,外婆攢起來不舍得用的花手絹,夏天廚房紗櫥里糖腌的番茄。小孩子不懂生活的艱難,長大了才明白,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,那些看似普通的吃食,到處都傾透著外公外婆的人生智慧。普通人家的日子想起來大概乏善可陳,也可能充滿怨悶??墒切O小時候的記憶里,日子,就是外公外婆永遠安靜溫和的面容,永遠整齊干凈的衣衫;就是外公每天雷打不動的聽新聞練書法;就是外婆應(yīng)季節(jié)而變換的吃食,春天的艾草饃,夏日的燙面餃,秋季的紅豆粽,隆冬的八寶飯。
劉家巷的房屋要翻修了,隔壁梁家巷的房子也搬空了準備籌建仿古步行街。日子就像是東南西北被推倒的城門墻,仿佛一去不復返,又似乎被封存在看不見的記憶里。離開小鎮(zhèn)多年以后,小漁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自己年少時曾經(jīng)那么急切想要逃離的地方,那么想要回避的名字,不知從何時起,竟變得有些津津樂道、回味悠長起來?;蛟S,這就是所謂的原鄉(xiāng)。盡管時空轉(zhuǎn)換、人事變遷,它卻一直都在那里,靜寂安然。于是,一個人的成長與悲喜,便不過是巷子里的一塊磚、一匹瓦,看得重,它便可以成墻成屋;看得輕,它便也能視若微塵。